“讀書石”前思讀書
http://m.grandmasellshouses.com 日期:2014年06月18日09:31 來源:搜狐網
井岡山大井毛澤東舊居門前,有一塊大石頭,當年毛澤東經常坐在石頭上讀書、看報、批閱文件、思考中國革命的命運和前程。如今人們親切地稱這塊石頭為“讀書石”。
一塊普普通通的石頭,承載著一代偉人在艱難歲月里求索不止、奮斗不息的感人故事,見證了以天下為己任的毛澤東走到哪里就把學習思考帶到哪里的可貴品質,也以無言的方式告訴人們一個樸樸實實的道理——讀書可以開啟智慧、成就偉大。
毛澤東酷愛讀書,終生與書為伴?梢哉f,凡是他生活、工作和戰(zhàn)斗過的地方,都有他讀書學習的生動故事。小時候,他在放牛時看起書來,牛跑去吃了人家菜園里的菜,自己還渾然不知。井岡山斗爭時期,由于敵人的封鎖,沒有書報可看,每當從小商小販手里弄到一些過期的報紙,毛澤東臉上總會露出喜悅的光彩,急切地接過報紙閱讀起來。長征路上,有時患病躺在擔架上,或騎在馬背上,他仍然堅持讀馬列的書,自嘲地說自己是“馬背上的馬列主義”。新中國成立后,在日理萬機的情況下,在外出巡視的火車或飛機上,依然手不釋卷,甚至辦公室、臥室、廁所、游泳池,到處擺放著書,以備隨時翻閱。他在臨終的前一天,已經不能說話了,還以微弱的手勢示意身邊工作人員給他讀報紙,了解國際國內大事……基辛格在回憶錄中描述:“我們來到毛澤東的書屋,這是一間中等大小的房間。四周墻邊的書架上擺滿了文稿,桌上、地上也堆著書,這房間看上去更像是一位學者的隱居處,而不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的全能領導人的會客室。”一個人在孩童時期,在最艱難或最輝煌的時候,在生命垂危的最后時刻,都能一以貫之地堅持讀書思考,真正把渴求知識、探求真理融入到生命之中,那就沒有攀不上的高峰,沒有成就不了的偉業(yè)。
中華民族是一個崇尚學習的民族。“孔子學而不厭”、“顏回以學為樂”、“孟子隨母三遷而學”的故事千古傳頌,“鑿壁偷光”、“螢入疏囊”、“懸梁刺股”的勤學范例婦孺皆知,圣賢們勸學的名言警句字字珠璣、振聾發(fā)聵。在偉人毛澤東的身上,既集中體現了古老民族勤奮好學的傳統(tǒng)美德,也充分表現出當代共產黨人為振興中華而求知進取的遠大志向。毛澤東曾經說過,有的人學習看起來是努力的,但是目的卻是為了自己將來穿衣吃飯,為了自己的小家庭,為了謀取個人的功名利祿,這是很沒有出息的。他在小學讀書時,就為自己起了“子任”的筆名,表明“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精神和挽救國家民族危亡的崇高理想。他在湖南第一師范上學時和同學們約定了“三不談”,即不談金錢,不談男女之事,不談家庭瑣事。后來他和國際友人談到,他和朋友們只談論大事——人的性質,人類社會的性質,中國的性質,世界,宇宙!這里的“談”與“不談”,凸顯了毛澤東胸懷天下、放眼世界的鴻鵠之志。對于毛澤東來說,學習就是戰(zhàn)斗,思想就是武器。在井岡山斗爭時期,他隨身帶著可以裝“文房四寶”的土布口袋,每到一處總是先擺好筆、墨、紙、硯,以便隨時學習、工作和寫作,他說“我要用‘文房四寶’,打敗國民黨四大家族。”在抗日戰(zhàn)爭的烽火中,他曾語重心長地指出:“如果我們黨有一百個至二百個系統(tǒng)地而不是零碎地、實際地而不是空洞地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同志,就會大大地提高我們黨的戰(zhàn)斗力量,并加速我們戰(zhàn)勝日本帝國主義的工作。”新中國成立后,他大力倡導學科學,響亮地提出“科學技術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須打好。”他領導中國人民打的第一個科學技術漂亮仗,就是成功試制和發(fā)射了“兩彈一星”。這一仗打出了中國人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也奠定了中國的大國地位。
讀書的目的在于運用。毛澤東善于從大量的閱讀物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善于學習鉆研最需要、最管用的東西,善于把“有字書”和“無字書”結合起來一道去讀,善于從理論和知識的海洋中找到登高望遠的思想階梯,真正是學用結合的光輝典范。當反動勢力舉起屠刀,砍向中國共產黨人和進步青年,一時間上海、廣州、武漢等地血流成河的時候,他讀懂了“白色恐怖”這本書,響亮地提出“槍桿子里面出政權”,使之成為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一個根本戰(zhàn)略。在城市武裝暴動一再失利,黨及其所領導的武裝不停地轉移撤退,生存和發(fā)展面臨嚴重困難的情況下,他“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毅然率紅軍到敵人統(tǒng)治最薄弱的地方去,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指引中國革命走上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問者們看到的是眼前的困難,善于讀書思考的毛澤東則透過這些困難洞悉時代大勢,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形象比喻,深刻揭示了中國革命的必然趨勢和客觀規(guī)律,使紅軍堅定了必勝信念。紅軍初創(chuàng)時期,大家不懂得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特點,也不懂得游擊戰(zhàn)法,毛澤東把鉆研《孫子兵法》等軍事著作和總結實戰(zhàn)經驗結合起來,概括了朗朗上口的“十六字訣”,被工農武裝運用得出神入化,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以弱勝強的戰(zhàn)爭神話?谷諔(zhàn)爭全面爆發(fā)后,面對“速勝論”、“亡國論”等錯誤論調,毛澤東深度解讀抗戰(zhàn)這本大書,科學預見這場戰(zhàn)爭必將是一場持久戰(zhàn),必將經過戰(zhàn)略防御、戰(zhàn)略相持、戰(zhàn)略反攻三個階段,斷定戰(zhàn)爭的結局是中國必勝、日本必敗,強調“兵民是勝利之本”,進而提出一系列正確的方針原則和戰(zhàn)略戰(zhàn)術,撥正了抗戰(zhàn)的航向。毛澤東善于從古代語言、外國語言和群眾語言中吸取營養(yǎng),其語言藝術的運用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同一件事情、同一個道理,一經他之口說出、他之筆寫出,就具有了非凡而獨特的魅力,晦澀難懂的理論、博大精深的哲學、生死對決的軍事、莊重嚴肅的路線方針政策都可以生動形象、風趣幽默、通俗易懂地表述,讓老百姓都能夠聽得懂、記得注會運用,從而成就了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也成就了中國革命。
毛澤東為我們樹起一座讀書的豐碑,“讀書石”具有永遠的昭示作用。
讀書無需太多投入,不必講究環(huán)境條件,有一本書,坐一塊石頭上或一片草地上,帶著自己的思考,就足夠了。
常聽到有人說工作忙沒時間讀書,理由看似充分,實則是一種托辭。毛澤東一生叱咤風云,不可謂不忙,他能做到的,我等按說不應該有什么問題。這里的關鍵,是要把閱讀當作一種生活習慣來培養(yǎng),當作一種精神需求來滿足,當作人生進步的階梯去攀登。一個人如果心無定力,終日為應酬吃喝所累,為聲色犬馬所迷,為身外之物所惑,為人情世故所困,那就永遠不會收獲閱讀的喜悅和成就。
讀書是需要胸懷、境界和高度的。站在民族的、人民的和黨的立場上去讀書學習,就會有“太平世界,環(huán)球同此涼熱”的博大理想,有“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豪邁氣概,有“敢教日月?lián)Q新天”的宏偉氣魄。只為一己私利而讀書,兩眼盯著烏紗帽、黃金屋、顏如玉,一旦“小九九”如愿就會把書拋到腦后,這樣的人永遠脫不去俗氣,也永遠讀不出書的真滋味。“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讀書人,由內而外透出一種高雅氣質,正是腹有詩書氣自華,藝高人膽大,他們或在國家危亡時力挽狂瀾,或在民族振興中大顯身手,或在真理的探求上矢志不渝……這樣的讀書人才稱得上“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凱勒說“一本好書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無限廣闊的生活海洋。”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航程上,我們需要讀的“好書”有很多,需要闖過的“狹隘的地方”也有不少,只要我們善于從人類創(chuàng)造的一切先進文明成果中汲取智慧和營養(yǎng),努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學習、思考和創(chuàng)造,中國這艘巨船就一定能夠駛向“更好的教育、更穩(wěn)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yōu)美的環(huán)境”——這些“無限廣闊的生活海洋”。
想要自己的人生不同凡響,就請選擇閱讀吧,書籍會使我們的生命陽光燦爛,會讓我們的前路風景如畫。
想要我們的國家更加富強,就大興學習之風吧,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方方面面的人才大量涌現,美好的“中國夢”就會早日實現。